大清疆臣。_第五百三十九章 洋米易货(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九章 洋米易货(上) (第2/6页)

者,进口时照旧免其丈输船钞,准其原船装载货物出口,与别项夷船一体照例征收货税,似于便民绥远,均有裨益……

    道光四年之春,道光对于洋米易货的上谕到达广州,道光眼见引进海外米粮,亦可纾解民困,便即同意了阮元建议,准许阮元依其所奏,引入洋米。阮元便也将招徕西洋粮船之事告知十三行,不少英美商人得知贩卖大米前往广州,多有惠利,便即踊跃应募,主动前往南印度、暹罗、越南南部等处采购米粮去了。

    而阮元也在此时,将新学海堂的位置确定了下来。阮元认为,广州城北的粤秀山本在广州城内,交通便利,粤秀山下尚有空旷之地,可以作为兴建学堂之用,而粤秀山一带并无特别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有利于学子潜心治学。既然地址已经定下,阮元便即组织南海、番禺两县正式开工,开始修建这处全新的广州书院。

    这日阮元督院并无公务,便即带了严杰,前往粤秀山观看学海堂兴建。眼看山上山下,俱有一定规模,严杰也不禁感慨道:“老师,当年学生在诂经精舍之时,便即亲见老师兴建学堂,不想今日,竟又能见到这一座学海堂,老师恩惠士林之功,当为后学所永远崇敬啊。”

    “厚民啊,如今看来,我只叹自己一人之力,终是有限,却不能再建更多书院啊。”阮元却也叹道:“今日这学海堂算是有了规模,去年路过三水的时候,眼见行台附近的书院已然凋敝,我也捐了些银子,助他们重建三水行台书院。但这些不够啊,你想想,我出生那会儿,天下百姓才两万万人,如今呢,哪一年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