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节 (第2/9页)
儿郎不成器,徐氏只是外表光线,内里早就快败了。徐氏当时是亲王妃的父亲徐志徵当家,这徐志徵,在下有幸见过一面。” 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文娘子见过了缫丝纺线织布,江南道以丝为主,淮安以丝麻为主。麻线硬,要经过治,数次练帛之后,方能变得柔软,纤细,不易起毛。徐志徵勤劳得很,成日泡在织坊里,终于想出了好法子,能替徐氏省成本。好法子就是减少工序,织出来的丝麻布,布庄卖不出去,那一次徐氏亏损了大笔的银子,差点彻底倾家荡产。当年淮安遭了雪灾,徐八娘子出了面,将所有烂在库房的丝麻布,拿出来施舍给缺衣少食的穷人。朝廷因此赏了徐氏积善之家的扁牌,当时恰好秦王在选正妃,圣上亲自钦定了徐八娘子为秦王正妃。秦王妃出嫁时,徐氏的布庄织坊,都给了她做陪嫁。” 郭老三的神情变得羡慕,又带着些说不明地味道:“这些年来,市面上八成的丝麻,都是出自锦绣布庄与织坊。秦王府素有善名,秦王妃每逢年节时,必拿出织坊布庄的一成利布施。有官员参奏秦王是在收买民心,秦王妃却一如既往,从没停止过。圣上用秦王妃的一句话,驳斥了参揍秦王的官员:要是大齐人人都如她这般收买人心,真真是大齐之福。” 得了利,收买了人心,名声也得了,一箭三雕。 徐氏缺乏能干的人管着家业,还不如秦王妃全部带走。嫁妆在她手更有用,要是她身为秦王妃都护不住,留在徐家更护不住。有她这个秦王妃立着,淮安徐氏的门楣,便能屹立不倒。 秦王妃真是聪明绝顶的高手,只不知秦王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