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十钟表理论 (第3/5页)
他们命运的,反而是家属。是家属决定病人该去找心理医生,还是去看精神病大夫。然而这个最为紧要的环节,却缺少指南。 所以,我重复着类似的开场白,好让家长们明白,你有需要,也有必要,相信我的做法。 还好,一如既往地,没有人质疑,众人交头接耳,似乎一直认为我的比喻很有道理。 这个下午的主题,是关于他们的孩子——也就是青少年吸烟的问题。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算不上心理问题,却是我经常需要处理的工作。 我和咖啡馆段老板早有默契,他把笔记本电脑拿过来,屏幕上展现出我事先准备好的图案:那是一个圆,圆心分出两根指针,一个长,一个短,跟表盘的样子差不多,只不过上面没有标刻度。长针指向12点位置,短针指向4点的位置。 我请各位家长看清了,然后问:“这是啥?” “表。”虽然有人纳闷,但大家还是不约而同地回答。 “我看也是块表。那么,现在几点啦?” “4点”这两个问题如此简单,反而让他们产生了迟疑。 “可能是4点吧。”我没有给出答案“好吧,这个问题咱们待会儿再说。既然你们是为了孩子抽烟的问题而来,现在我有一个问题在先。请大家说说,你觉得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抽烟。” 答案是五花八门的,但万变不离其宗,和媒体或教育宣传差不多,老是那几样:“结交不良朋友”“学着父母的样子”“特立独行以此反抗老师”等等。 这些答案经典,但不一定准确。心理教育问题的解决,和其他所有问题一样,如果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