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80 (第1/4页)
上学的孩子,需日日长途跋涉,在源阳就读,甚为不便。 故而“池源”颇受当地百姓的青睐,一夜间便召来好几十个学童,而林烨的到来,恰好补足了私塾先生的空缺。 私塾先生可比寻贤纳士清闲多了。 林烨原本就颇为反感儿时夫子逼他死记硬背的法子,反正肚子里有的是墨水,学童们年纪也不大,便怎么有趣怎么来,瞧见什么教什么,信手拈来,轻而易举。 譬如说,端着谷子喂鸡,便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院里开满秋菊,便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孩子穿上娘亲新缝制的棉袄,便教“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有一回还领着这群小猴子登上洛东山头,祭拜守城时丧命的勇士,并有感而发,清亮亮吟起。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孩子们自不懂何为易水,为何不还,只觉得叶先生的声音好听极了,吟诗像唱歌一样,便都跟着念念叨叨。字不会写不打紧,音记住了,能在爹娘跟前炫耀一番,讨来一块买糖果的铜板才是要紧事。 林烨对自己这种教育方式颇为得意,一面教,一面愤愤不平地想,哼,当年大哥的夫子要有自己十分之一的耐心与趣味,林二爷早成大儒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七十七章 一场繁华一场梦(二) “叶先生,叶先生!” 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一巴掌拍上林烨的肩膀,将他从思绪中硬拽回来。 林烨唬了一跳,手一抖,碗一歪,好些谷粒从破碗边漏出来,掉在地上。 登时有一大群鸡围上来,“咕咕”叫着,没命地疯抢,比上阵杀敌立军功还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