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明_第366章 陈纲立纪(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6章 陈纲立纪(上) (第2/5页)

周天寿赵全节和李国保三位封疆司令也将安抚民众的工作交代给部将,然后火速回京,他们之所以这么急,主要是回來开会。

    北平军一举扫平江北,占领了大半江山,自然是要开国立业了。不过,这个国不是说想立就立的,有很多前期准备要做,这一次万磊回京,就是要与元老重臣们一起,商议开国事宜,直白的说,就是议定《建国大纲》。

    其实,一个民主国家的建立,一般都经过三个阶段,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

    军政时期内,一切制度都隶于军政之下,政府一面派兵扫除国内一切障碍,保证国家与国民安全;一面宣扬教化,开化国民,经促进统一,直到全国完全底定,则进入训政时期。

    训政时期内,中央派专员进入各省府州县,指导地方建立自治组织,实现民选,并选出合乎规定人数的议员,为召开立宪会议做准备,一旦立宪会议审议并通过宪法,那就进入了宪政时期,一个民主国家正式成立。

    现在,江南各地基本上底定,虽然还有少数亡命之徒在作乱,不过已经影响不了大局,短时间内就可以结束军管,直接进入训政期,《建国大纲》就是如何实行训政的指导纲领,同时也是确定国体政体的实际形式的纲领。

    而《建国大纲》不只是一份纲领性文件,它不只是对新兴的国家进行定性,同时也是对胜利果实进行“瓜分”,其重要性不亚于攻占万里山河。而万磊不是一言堂,要在众党魁元老的共议下才能定下这份大纲。

    五月初一,万磊与众党魁元老们陆续回到北平,五月初二,四十多名军政元老在华园议政厅开闭门会议,会议足足开了一天,终于表决通过了一份令大家都十分满意的《建国大纲》。

    依照这一份《建国大纲》,确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