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嘉靖_第22章 栽圳不才,愿做拔剑之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章 栽圳不才,愿做拔剑之人 (第2/4页)

需要你发一张调令。此人的名字是——戚继光!”

    杨博震惊了!他道:“王爷竟然也知道那柄尚未出鞘的绝世宝剑,前任兵部侍郎杨守谦留给明军的青年英杰?”

    朱栽圳侃侃而谈:“我对这个人了若指掌!戚继光,登州人。他的祖先洪武年间参加了云南之战,战死。给戚氏子孙留下了一个世袭指挥佥事的铁饭碗。

    一般来说,戚继光这种勋贵子弟,都会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领着饷银,娶几个小妾,斗鸡跑马度过一生。

    可是,他却从小刻苦读书,闻鸡起舞,习练武艺。

    二十一岁那年,已经袭了世职的他,甘愿放下身段,跟一群白衣武举人上京,参加武会试。

    奈何正好赶上庚戌之变,俺达汗打到了京城之下。

    戚继光组织了十几个武举子,上了城墙,协助三大营防御外敌。

    俺大汗退兵后,他根据战场上得来的经验,写出了《备俺达策》。

    兵部的杨守谦老部堂对他十分欣赏。授予了他蓟镇旗牌官的职位。

    旗牌官,说白了就是传令兵的头儿。杨老部堂让他当旗牌官,是为了磨练他。

    整个北边所有将领的每一道军令,都是经戚继光之手传达出去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学会了如何用兵。

    如今,戚继光已经调到了山东充任都司佥事。那是个有职无权的官儿。

    他是一柄宝剑。宝剑岂能久藏于鞘中?

    杨老部堂,载圳不才,愿做拔剑之人!”

    杨博目瞪口呆:“大明的世袭武将多如牛毛。王爷竟对戚继光如此了解?

    您真是知人善任啊!实不相瞒,一年前我就有意将戚继光调往浙江。

    奈何那时候我得罪了裕王爷。裕王爷按着调令不让往外发。”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