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二章 拼了的小胖 (第1/6页)
无数电影人都想将电影与政治、经济隔离,但很可惜,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不可避免的与这些元素挂钩。 好莱坞借助国家力量,逼迫其他国家放开市场,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台湾和韩国。 湾湾扛不住美国压力,将本土市场剥了个精光,然后被外来者侵吞。韩国影人就有骨气,在7o年代,政府为保护本土电影,强制规定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6天的本土电影;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片。 再加上9o年代末,用分级制代替审查制,解放创作力,韩国电影终于一飞冲天。 但其实,民间和官方也有过两次大规模互肛。一次是98年,为抗议政府削减电影配额,韩国影人几乎全员出动,剃光头示威,最终迫使政府让步。 一次是2oo6年,卢武铉政府表示,要将电影配额由146天减至73天。大批电影人再度聚集,静坐抗议,不过政府态度强硬,还是实行了73天配额制。 难得的是,韩国电影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奋起直追。拿2o13年举例,年度前十位有九部是本土片,喜剧片有《隐秘而伟大》、古装片有《观相》、政治题材有《柏林》、恐怖悬疑有《捉迷藏》、纯爱则有《7号房的礼物》,堪称百花齐放。 这东西很有意思,政府妥协,自己国民不妥协。电影人争气,观众也力挺,韩国影史票房前十,只有一部是外国片。湾湾和韩国,都是受老美的恐怖支配,结果却截然相反。 再说我们自己,很多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