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匠心_第21章 博古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 博古斋 (第2/4页)

瓷、玉等玩物,同居住在琉璃厂海王村藏书、藏帖、藏画处的主人,相互观赏,进而相互交换。那时不讲买卖,而是说您把东西匀给我。

    从第二次鸦片战争至解放前夕,88年间在琉璃厂街上,先后开设约有123家古玩铺。从狗尾巴胡同兴隆店里、炭儿胡同、东华门、东四牌楼等地都先后开设有古玩铺。前门大街有挂货铺,也属古玩行。后门的地摊和旧物摊,虽然经营些零七八碎的古董玩器,但不属于古玩行。

    光绪年间,在琉璃厂开古玩铺的股东叫东家,有王府贵族、朝廷官员。清朝制度规定做官的不准经商,他们便以王府总管的名义出面。

    比如笔彩斋是郑王府出资,赏奇斋是摄政王府总管张明芳出资,延清堂、大观斋是内务府总管出资开办。

    这些王公贵族开古玩铺,不是为浓缩资财或发财,而是想摆谱儿,让他们自己和亲朋好友逛琉璃厂、厂甸和火神庙时,有个歇脚儿的地方,也是为当时上层官员和文人雅士提供消磨时间、读书、赏古的场所。

    由于古玩生意兴隆,仅从京城内外及附近城镇收购古玩已难以满足需要,光绪年间古董商从晋西、中原等地收购,后来外地客商增多,坐商、行商就有区别。

    坐商是指在琉璃厂、东华门、东四牌楼等地开设的古玩铺,而行商大部分集中在珠市口狗尾巴胡同里的兴隆店内。

    店里居住的古董商来自陕、豫、晋、鲁等地,他们在外地收购,到京城同行中串货。兴隆店里有专业的串货场,进行行内交易。东西好坏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