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144 (第2/4页)
,接受招安。周延儒当时满口答应,回京却单独面见朱慈燐…提出所谓的诱捕计划。 杨太后本就不喜周延儒的为人,这才打发他外放任职,如今周延儒一回京就做出如此言而无信之事,更让杨太后厌恶不已。 “哀家本来打算处理完了山东、河南等省的官员就招安李青山,没曾想李青山早有归顺之意,幸好厂卫查明,才没让周延儒坏了此事。” “朕明白母后的意思。李青山反叛朝廷本事出有因,当以招抚为主。朕这就下令卢爱卿亲自前往梁山招降李青山。”朱慈燐挥笔写下圣旨后,想了想又问杨太后说道。“看来周延儒此人不能重用了。” “那就把他放在翰林院,平时远着就行。”杨太后饮了一口茶水,却是话锋一转,笑着道。“汤若望将修好的旧琴连同另一件外国进献的乐器一起献给了三郎,三郎打算给这个地地道道的德国人什么赏赐呢!” “徐公(徐光启)曾说过他是一位大才,天文历法方面的学识渊博,朕深以为然,不如就赐个光禄大夫的身份,让其协助钦天监编著历法吧。” “三郎是大明的帝王,这些事儿看着办就行,母后之所以有此一问,不过是好奇罢了。”杨太后顿了顿,又道。“目前赈灾的这些事儿自有母后管着,你就放宽心、跟紧辽东战事,要知道此战不止关乎满洲鞑子今后命运如何,也关乎大明今后国运,所以此战必须胜不可败。” “母后,三郎懂你的意思。”朱慈燐一脸正色的道。“内政方面就劳母后多费点心思了。” 此次谈话后第二天,杨太后以太后之尊告谕户部、都察院:直省告饥,而畿辅、山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