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章 一滴血可救众生 (第2/4页)
的色泽可以看出气血盛衰和疾病发展变化。正常人面色微黄,红润光泽,若出现异常色泽称为病色,如白色主虚主寒主失血,黄色,主虚主湿,青色,主寒主瘀主痛,主小儿惊风,红色,主热;黑色,主肾虚。” “肾虚的人脸是黑色的么,我是不知道的。” 叶知秋没想到崔文子的研究这么广泛,在大秦时代就已经研究肾虚与人体脸色之间的联系了。 “五脏开窍于五官,五官内应于五脏,望五官可了解五脏之病变,如目赤红肿,多为肝火或风热,两目上窜、直视或斜视为肝风内动,耳轮干枯焦黑为肾精亏耗,鼻翼煽动为邪热蕴肺,牙龈肿或兼出血属胃热亢盛。” 叶知秋从崔文子的竹简之中又得了些其他的理论,讲的是望五官知五脏,由人脸上的“五官”(口、眼、耳、鼻、舌)可以分析出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的健康情况。 “口通脾胃,若嘴唇发乌,可能是脾胃虚寒;嘴唇颜色过红,可能是脾胃有火;若嘴唇苍白,可能体内气血不足、若口角溃烂,可能是脾胃过热所致。 鼻通肺,若鼻红,可能是肺热所致,也可能是内火旺盛所致。鼻出血或异常干燥,则可能是由于体内阴气不足,阳气过盛所致。 眼通肝,肝开窍于目,若眼看不清东西,可能与肝血不足有关,若出现眼睛发红发胀,可能与体内肝火旺盛有关;如果眼睛发干,可能是阴血不足所致。 耳通肾,肾开窍于耳,若肾有病,人则耳聋、耳鸣,若听力敏锐,则肾器官较好。 舌通心,若舌尖颜色深,可能是心脏有火;若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