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78】不知所踪 (第1/9页)
当周若愚的宣唱声落下。 对面的伫立者,只剩郑和一人。 并非他还不敬真神,而是因方才神明的话语打断,又因这“均衡意志”的宣唱陷入呆滞。 不提宗教信仰属性。 这份意志的核心输出概念就是“招降”。 弃暗投明者,享成就大业之功; 冥顽不灵者,则为大业道途上的垫脚石。 而神明与凡人不同; 凡人招降是今日必须拿出结果。 神明所出这份招降契约有效期高达近百年,百年内大明都可作出选择。 但如果拖延下去,最后签下同意与否的那个人,就肯定不是朱棣了。 简而言之。 朱棣要么现在就把事情解决,最不济也要在下一代继承者中拿出一个最终方案。 否则…… 朱棣能“奉天靖难”,他子嗣中的野心家就能“奉均衡靖难”! 如果要臣服,那就全心全意侍奉真神。 若悖逆,那就要重新看待这个世界,并与均衡宣战。 唯有宣战,表明立场,明廷内才有一个统一意志。 未来任何“奉均衡靖难”者,都为大明叛徒,人人得而诛之。 郑和在心中不断勾勒出利弊。 就连他自己都拿不出一个决定,就更无法猜到永乐皇帝在听到此事后的想法了。 要说,这貌似就是一个单选题。 神祇定立神国,百年后纵横宇内,凡夫俗子又如何打得赢“天兵天将”? 可要知道,史上凡有帝王心的人物,又有几个能甘心居于人下的? 大业不成,多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