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永和县主李太平  (第3/4页)
从小在这样环境中长大,觉得这些门客作出的诗词庸俗不堪,特意想听听朱门之外的读书人是怎么作诗的。    画舫船舱之中不乏读书人,得知李太平的身份后不少起了攀附之心。    大周的科举制度刚刚建立不久,并不怎么完善。    每科录取人数极少不说,还可能因为各种稀奇古怪的原因落榜。    故而这个时代做官最重要的途径还是荐举制度。    凡是自认为有才的读书人都会主动将自己写的诗词文赋和拜帖一起送到王孙权贵府邸之上,以期望得到贵人的青睐。    有的时候贵人一句话就能让他们命运发生改变,与之相比气节什么的就不重要了。wap.    如今永和县主这个大贵人就在他们的面前,都不用他们找门路去拜谒了,他们如何能不喜?    却见一位穿着湖蓝色窄袖圆领袍衫的瘦削年轻人当先起身,冲永和县主行了一记叉手礼。    “县主殿下,不才刘永年抛砖引玉,献丑了。”    说罢他背负双手在船舱之中踱起步子。    一边踱步他一边摇头晃脑。    约莫过了三十息的工夫,他沉声吟道:    “随风露冷却斜阳,    高下霏霏不顺时。    渔曲复游多少事,    促织时候闭门时。”    一诗吟罢,几名与他同伴的读书人立即叫好捧场到。    “妙哉,妙哉,刘兄此诗大妙呀。随风露冷却斜阳,只一句话就勾勒出了夕阳西下之时,秋高气冷,露水沉沉的景象。接下来一句写生平不顺,壮志未酬,以景入情。渔曲复游多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