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同岁 (第2/6页)
助。 他们双方家族的子弟都会来往密切,乃至到了托妻寄子的地步。 甚至,他们有时候为了同岁的交情,去损害与族人的亲情。 为何? 因为乡人、族人只能在地方,对于有志于仕宦的人来说,帮助不大。 反而这种跨州越郡的同岁关系,更能在官场上获得帮助。 这种帮助有多大呢? 就单列一点,在同年里有个规则,就是如在郡做太守,必会察举同年子弟为孝廉。 拿李乾知道的一例来说吧,他之前听了后真的是艳羡无比。 南阳有个豪族蔡氏。 因为父亲和当时的南阳太守五世公是同年。 此公连续两年举了蔡家两名子弟做了孝廉,后来都做了牧民官。 其中一个叫蔡瓒的甚至才十四岁,就成了孝廉。 而且这人还不任事。 先是外放做地方长,他就以年幼为由,乞留宿卫。 说白了,就是嫌地方苦,没有中央做郎官清闲舒服。 然后这小儿就被弹劾了。 但到底是有关系的,很快就被当时的车骑将军冯绲,征辟入公府。 那会武陵蛮夷作乱,这小儿跟着车骑将军平叛有功,官至下邳相。 但他娘的,这小儿压根就没随军,人在家中高卧,军功就这么到头上了。 真他娘的,羡慕。 不过这个黄家也算是有能量的豪族了。 比如说那个和五世公同年的,名字叫蔡伯起,他有个meimei,就嫁给了同郡的俊杰张温。 现在这人已经位列九卿了,随时都有可能成为三公。 有这样的有力亲戚支持,五世公一连举蔡家两人做孝廉,也不是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