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退婚后我嫁给了年代文大佬 第232节 (第2/7页)
都没再搞过这种交流活动,何况是他们。 核算员小赵还是当初带队参观的,不禁唏嘘,“可惜只办了那一届,我还以为会有第二届、第三届。” 谁又不是这么想的,夏芍两年搞出来三个配方,大家对她都充满了期待和信任。 叶大勇甚至收藏了一份当初用来给其他厂装礼物的纸袋,没想到第二届江城食品交流大会没来,那十年先来了。大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谁也不敢再轻举妄动。 办公室内一时沉寂,这些年生活得太压抑,他们都快忘了他们还有那么意气风发的时光。 最后还是夏芍笑着道:“谁说没有第二届?以后的日子还长,说不定哪天就有变化了。” 这也就是个畅想而已,大家都跟着说是啊,谁又敢把她的话当真? 但办公室里的气氛好歹好了不少,话题兜了个圈,很快又回到土产,回到了这次的出口。 一直到七月底,这次要出口的山菜才全部出完。 陈寄北从大连回来,给家里带了一些晒干的海产品,再就是数块的确良布料。 这种布料近两年才开始时兴,江城还没有卖的,只有百货商店里有成衣,香港那边来的,当地人叫港衫。夏芍还给两个孩子各买了一件,一件三块五。 其实要比舒适透气,的确良哪及得上棉布,后世大家反而都在追求纯棉质地。 但这年代的棉布太容易破了,很多衣服拿回来没穿,先得在膝盖、屁股、手肘打几个补丁。要是从事体力劳动,肩头也要打,的确良别的不说,绝对比棉布结实耐穿。 夏芍把干货送了一些给何家,布料送了一块给孙清,“给你家大强做衣服。” “那我就不跟你客气了。”孙清没推辞,“大强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