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命改了  (第1/4页)
    “后进末学徐行……”    “想入味经书院求学,还望前辈允之。”    一入耳房,徐行亦不怯场,文绉绉的说了这么一番话。    读书人都有文脉,比如在什么私塾发蒙,读了什么经书,哪本经书是治经,于哪一年县试、府试、院试中科举,有没有中榜,是否有功名在身,被哪位先生教授过……。    这些都是入书院必问的问题,环环相扣。    士人的圈子都很小,尤其是同乡。    稍大一点地方,有资格教授私塾的先生,大抵都是秀才出身。而一个秀才,一个县里也才一百多人。有的县文教不行,可能连一百个秀才都不会有。    至于往上的举人、进士那就更少了。    这些东西乱编的话……,一者徐行不会,二者容易出纰漏。    但他也怕王教习一上来就问他师承脉络,所以他一上来直接开门见山,下意识让王教习忽视问他师承的事。    毕竟学问不会无源而来。    师承脉络的事,很少人作伪,只是入书院就读填名册的必备环节。    王教习如徐行所料,下意识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他打量了徐行一眼,斟酌了一番用词,“可有功名在身?没有的话……,唔……,这是一些格致学、算学的试题,你答一下。”    若有功名傍身,徐行开场白就不是刚才那一番话了。    只要递交了证明身份的文牒后,就能直接入住书院求学。    其外,徐行虽穿着长衫,可这不是秀才的襕衫,也没有在腰间系绅带。仅从衣着打扮上来看,徐行就不像是个有功名的士子。    但询问有无功名是惯例,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