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昏_第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节 (第3/11页)

痰盂紧俏,大批买入宫城。

    四月,昌邑王座上一夜之间,沾染无名血污。寅时宫人发现时,血还温着,淌下的痕迹还鲜明,正在那后背中央。郎中令龚遂对这件事的原因绝口不提,只是引经据典,宣布这是史无前例的大凶之兆,力主昌邑王斋戒沐浴、约束自身。

    末了,宫里最近又流传起一个新的话题。这风言风语看似无根,却于隐秘处飞速生长、蔓延,在掩着嘴、压着声吐出来的字句里,变得越来越客观,越来越真实,似乎人们用百家饭,共同供养出一只的新的鬼来。

    这鬼是万万不能提的,但又那么吸引,刺心辣肺,让它一旦成长起来以后,就把那些鸟的狗的小事,统统掩盖过去。

    它最紧要的关窍,只有一句话——

    昌邑王,似乎可能要当皇帝了。

    消息传到刘贺耳中的时候,他正在研究漆器的夹纻胎。夹纻胎是漆器器身的一种做法工艺,原来,器身一般是用精良的木材来制作,战国《韩非子》记载“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其迹”,说的就是选择优质山木来制作漆器胎身。但木头再好,也显得偏重。如果再加上银釦贴金诸般装饰,到入得了刘贺的眼,那就厚重得不适于随身携带。

    有需求,就有方案。在昌邑王不顾众臣反对、大力鼓动之下,漆工研制出不用木材而是用苎麻布来做胎体的方式,坚实程度相当,质地却薄体轻盈。简单来说,他们先用泥膏制成胎胚,用苎麻布层层裹裱,紧密黏合,等成型、荫干之后,取走胎胚,再用一二十道工序去强化胎体,才能形成标准的夹纻胎。其流程繁复,用工巨大,都不在昌邑王的考虑范围之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