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节 (第2/12页)
、装饰,却又分明透着一种淡淡的熟悉感,因为如刘贺所说,“事死如事生”,陵内尽可能还原了先帝生前居停环境。就连案上的豆灯,也是上官熟稔之物——刘弗陵每每彻夜阅读,上官既无事,也无话,就帮他挑灯、剪烛。 刘弗陵确实从来不违抗大将军的决定,可每天的奏章都看,看得仔细。只是从不点评,所以没有人知道他看过后的真实态度。 唯独有一次例外。那时他读奏章到半途,忽然挥手把灯盏扫落,油洒一地,铜灯盘也磕弯了一角。那是他非常少有的失仪,后来专门叮嘱内官不必更换豆灯,留作警醒,便再未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上官指尖拂过,还能摸出那凹下去的地方。 “孝昭皇帝真可谓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刘贺忽然说。 “为什么这么说?” 刘贺解释道:“我们现在身处梓宫,身后是便房,二者可共同看成墓主起居待客之所。从大意上看,梓宫应视作寝宫,便房则更侧重于面客之所。可是母后,我们所处的已然是先帝内室,可身边物件,却全是正衣冠、批阅、号令、接见之用。” 上官这才意识到:刚进入这地方的… ——公元前 74 年 · 元平元年—— “厚费数百万兮,治冢广大。长绘锦周塘中兮,悬璧饰庐堂。西南北东端兮……” “这篇是什么?我似乎从未听过。” “朕琢磨规划墓寝已经很长时间了,于是把主要想法用这种方式记录下来,逐年更新,名为《筑墓赋》。” 上官皇太后哑然失笑。“为自己修墓而作赋,陛下想必是史上第一人。” “可这是最便于记忆的做法。比如说这‘长绘锦’一句,就是看了此墓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