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章 (第2/3页)
是励精图治,颇有明君之象;后来沉迷丹道,一是求长生,二来么,也未必不是因与内阁周旋而心生疲惫;陆寒尘这个九千岁的出现,可以说是因势而生。 这便可以看出来,内阁与朝臣最是遵循祖制,因而现在的太子李昭彻才会有近半的朝臣支持。 景昌帝是偏爱荣王,杨贵妃也为其筹谋不少;可他上面五个兄长,既不占嫡也不占长,想要越过前面的五个兄长继位,百官就不能答应。 沉迷丹道之前,景昌帝未曾没想过册立杨氏为皇后,给荣王一个嫡子的身份,但他争不过文武百官,更争不过内阁;之后扶持出一个九千岁,大抵最想的就是通过陆寒尘掌控朝臣,再册封贵妃为后。 可是景昌帝也不曾想到陆寒尘早与四皇子李昭辰有了渊源,还对他情根深种;最了解景昌帝心思的陆寒尘怎会扶持贵妃母子,这不是给李昭辰设立更多障碍么。 若没有陆寒尘,太子李昭彻的储君之位根本就不可能撼动;当初景昌帝要册立杨氏为后时,朝堂争论几年,甚至还有御史撞柱而亡;如今景昌帝想要易储,更是不可能。 因而,只要太子不犯大错,以后登基是顺理成章的事;偏出了个对蜀王痴心一片的九千岁,在景昌帝弥留期间,设计扳倒太子的最大靠山首辅杨诤。 杨诤倒台,太子党树倒猢狲散;陆寒尘趁机帮着白清涟之父白正和成为内阁首辅,朝中权柄最大的两方支持,蜀王顺利成为太子,在景昌帝灵前继位。 就冲原剧情中李昭辰登基之后与白清涟对陆寒尘的所作所为,谢令月便不想看这人心想事成;他是个很护短的人,陆寒尘现在是他的人,有些事情···该做就无需犹豫。 李昭辰与白清涟不痛快,谢令月就痛快了。 你问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