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34节 (第2/9页)
真就挺随便的。 · 所谓熟能生巧,虽然刚刚上手时还很局促不安,但等真批阅了几十份奏疏,那种由幻想所引发的紧张也就消弭得差不多了——世子的解释的确没有问题,这些被阁老们反复筛选后积压多日的公文,绝大部分都属于啰嗦重复的断烂朝报,信息量可能比老登的青词还少。其中或许也有甚为宝贵的消息来源,但被这文山会海全数淹没之后,基本也没有什么人会翻找了。 所以,张太岳名义上是批阅紧要文件,实际的工作则更像个垃圾佬,是在连篇累牍的文字垃圾中勤勤恳恳的翻检有用内容,干些重复琐屑的流水线工作——百分之九十的奏疏是单调枯燥的日常请安,只用批一个“知道了”了事;剩下百分之九点九则多半是居心叵测而言不及义的彼此攻讦,可以原折退回不予受理,让上书的官吏自己洗一洗嘴巴。要是骂得实在太脏,或者言辞中触碰到了世子的逆鳞(譬如杯葛海贸什么的),就可以动用穆国公府的印章,啪一声在上面盖个“狗屁不通”! 动用了国公府的印章就是借用了国公府的权威,就算将来出了什么事情,板子也是打在穆国公世子的屁股上,轮不到小小一个实习生背锅。 这样殷殷的深情厚谊,这样体贴周到的预备,张太岳当然能够体察入微,哪怕为了世子的一片真心,也不能不抖擞精神全力以赴,一一点检如此繁琐的公文。 而在这种繁苛琐屑时候,就愈发能看出天赋的重要性了。如今从内阁带回来的公文已经是连篇累牍,堆积如山,内容还都是晦涩难懂连个标点都没有的长篇文言;世子翻阅数本后便直接躺平了事,并深深体会到昔年高祖皇帝的如天之仁——在阅读完茹太素数万字的文言奏折后居然只是打几十板子了事,可见高祖实在是温和慈悲,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