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57【太子爷体察民情】 (第5/6页)
粮食也收得更多了。” “村长在哪?”赵匡桓喊道。 一个中年农民蹩脚跑来,裤腿上还有泥巴,应该是刚从地里赶回来。他来到太子跟前,立正站得笔直,握拳横臂在胸前,给太子敬军礼:“原大同军新编第十三师一旅一团上士李宝贵,参见太子殿下!” 赵匡桓高兴道:“好,有精神,你腿脚不便,且坐下说话。” “是!”李宝贵坐也坐得笔直。 赵匡桓问道:“家中可有难处?” 李宝贵说:“没有。” 赵匡桓问道:“你官话说得不错,老家是哪里的?” 李宝贵说:“老家在安徽。” “父母可曾接来辽宁?”赵匡桓问。 李宝贵说:“父亲已经病故,母亲还在,由老家兄长奉养,并没有接来辽宁。大同银行开了邮汇以后,我每三年给老母亲寄一次钱。钱也不多,是个心意。” “着实孝顺,”赵匡桓问,“你在本地可有妻儿?” 李宝贵说:“有,老婆还是鞑子贵族的姬妾,当兵时抓阄抓到的。很能生,三个儿子,四个女儿,全都养活了。” 赵匡桓问道:“家里几亩地?” 李宝贵说:“四十多亩。” “很多啊,你种得过来吗?”赵匡桓问道。 李宝贵说:“最先种不过来,家里老大、老二都十多岁了,他们现在能帮上忙。” 在辽东退伍的军人,如果愿意留在辽东,是有退伍安置田的,而且还都是些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