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二十三 腓腓(中) (第2/3页)
虽逃至关内,然而当时举目无亲,无人照拂,流离失所,饥饿,以及对未知的恐惧,足以压垮一个孩子。 蔡平却熬过来了。 他乞讨,他偷,他抢——只是为了一口饭,为了自己能活下来,为了有手刃匈奴那一日。 有好几次,他饿晕过去,就要小命呜呼之际,却凭着强烈的求生欲望再次苏醒。 “在未报仇之前,我不能死。。。。。。” 这个意念一路支着他。 颠沛辗转间,他来到了长安。 那时他只有十二岁。 也就在那一年,他被一户李姓人家收养。 “那户人家貌似是他的远亲,户主名李厉,是前任中垒校尉,田获正是其继任——” 李家祖上亦是军伍出身,据云曾祖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平天下。到李厉此代,子孙人才不济。李厉有三子,一个好赌,一个好杯中物,还有一个天生胆小,皆不成器。 李厉一直希望自己一身武艺,以及所读兵书能有继承之人。但他对自己的儿子失望之极,认为那三子都烂泥扶不上墙。他开始将目光放到亲戚子弟里,不过他很快发现,年轻一辈皆不能吃苦。自家侄子只是跟着他练了三日刀棍,已叫苦不迭。 李厉检讨自己之余,只能从其军队里慢慢寻找好苗子栽培。然而,依然没找到合适人选。 直到他在街上无意碰到乞讨的蔡平,并把蔡平带回家。 “那孩子,虽然在乞讨,但眼里依然有种倔强的光亮。”李厉这样解释自己为何收养蔡平的:“问了他几句,他回答甚有条理。而且当我知道他一个小孩流离了二年,从关外走至长安,居然没饿死,就知道他是求生意志极强,颇有主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