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_第22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节 (第3/6页)

 “但是黄道周拒不接受他人的馈赠,依然我行我素。虽远在家乡,却是时刻心忧国家社稷。”

    崇祯顿时想起来黄道周这个人,崇祯十一年在朝堂上和自己当时的宠臣杨嗣昌据理力争。自己偏袒杨嗣昌,将其连贬六级。

    崇祯十三年,江西巡抚解学龙以“忠孝”为由向朝廷举荐黄道周,自己以“伪学欺世”之罪重治罢官。

    现在想起来当时确实是太过于冲动,关键原因就是黄道周冒犯自己的威严,据理力争。

    没有想到自己现在尝到了恶果,朝堂之上再也没有敢言的大臣。

    “好,要不是爱卿提起,朕还险些忘了此人。”

    “传旨,将黄道周官复原职,进京入见 ,并赏赐白银百两。”

    黄景昉和黄道周是福建老乡,对黄道周的人品甚是佩服。

    见好友官复原职,以后更是同殿为臣,一起为大明鞠躬尽瘁,不由感到心情舒畅。

    黄景昉回到翰林院的公房以后,李适问了老黄和皇帝的对答。

    见老黄应答得当,不由老泪纵横,这个代言人还行,不负所望。

    这时李适将刚才写的吹捧皇帝的文章丢给老黄,黄景昉拿起来逐字阅读,不过越往后看脸色越是难看。

    “这是不是太过,万一以后被其他大臣看到,我的老脸究竟往哪里丢。”

    其实李适写得文章就是历数崇祯登基以来,干的好事,坏事那都甩锅给大臣。反正中心思想就是大明皇帝英明神武,就是大臣不给力,天灾人祸太多,非人力可以能成。

    要知道黄景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