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0 (第3/4页)
思,就要好好待他。”静妃的指尖轻柔地拂过萧景琰的脸庞,“我总觉得,你还有机会。” 然而等了七八日,萧景琰没等来梅长苏结契的允诺,却等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 ——誉王伙同庆历军都督徐安谟起兵谋反,率大军五万,汹汹而来。 梅长苏立于地图前,静默不语,眼睛一动不动,显然正陷入激烈的思考。蒙挚焦急不已,“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难道要坐以待毙?” “提前布局总比措手不及要好。”梅长苏开口,神情镇定自若。 萧景琰以前曾问过梅长苏,何以对兵马粮草熟悉异常。梅长苏解释说习自江左盟内。他盯着铺于案头的地图,目光炯炯,忽然抬手便抽出靖王佩剑,剑尖直指地图上的九安山,动作极其流畅自然,仿佛他做过无数次似的。 “二位请看,”梅长苏持剑划着地图,“从京城到九安山,沿途皆有警哨。誉王叛军从京城出发,必然要先拔掉沿途的警哨,这样一来,警哨不示警,九安山之上的陛下便一无所知,直到叛军杀上山来。但是,有一个警哨,因为就在九安山附近,随行禁军会不时前去查看,为了不过早暴露行踪,誉王不会太快将起除掉——”他沉吟片刻,剑尖点住“太康”二字,“当然,誉王还可以绕行太康这个警哨。但是如此一来,就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依然有暴露的风险。我认为誉王不会舍近求远,所以……” “如果太康警哨传来示警,就说明誉王的叛军已逼近九安山。”萧景琰接口,“可到那个时候,叛军兵临山下,不嫌太晚么?” “九安山三面陡坡,易守难攻。”梅长苏沉声道,“若誉王的兵马是五万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